在能源转型的浪潮中,氢能以其独特的优势被誉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其重量轻、发热值高、清洁低碳且可回收利用的特性,使得氢能成为未来能源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然而,氢能的大规模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其中之一便是高效、低成本催化剂的研发。近期,多伦多大学(UoT)的研究团队通过人工智能(AI)技术,成功在几天内筛选出了一种性能优异的绿色氢气生产催化剂,这一突破性进展为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质子交换膜电解水技术的瓶颈
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技术以其高能量转换率和产物氢气的高纯度,被视为未来制氢的重要方向。然而,该技术对电力和催化剂的需求极高,尤其是贵金属催化剂的使用,使得PEM电解槽的制造成本居高不下。目前,氧化铱(IrO2)是唯一能在强酸条件下稳定工作的阳极析氧反应(OER)电催化剂,但其高昂的价格限制了大规模应用。因此,寻找替代IrO2的高效稳定催化剂成为研究热点。
AI赋能新材料发现
多伦多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AI技术,开创性地构建了一种机器学习(ML)辅助的计算流程,极大地加速了新型催化剂的筛选过程。传统的材料研发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通过大量实验来试错和验证。而AI技术则能在短时间内分析海量数据,快速推荐出最有可能满足条件的候选材料。 在该项目中,研究团队对超过36,000种混合金属氧化物进行了训练,利用CGCNN-HD模型预测了这些氧化物在酸性条件下的电化学稳定性。经过层层筛选,最终确定了一种由钌(Ru)、铬(Cr)和钛(Ti)按特定比例组成的合金(Ru0.6Cr0.2Ti0.2Ox)作为最佳候选材料。这种合金在稳定性和耐用性方面表现出色,较基准金属催化剂高出20倍,为实现绿色氢气的低成本生产提供了可能。
合金化策略提升性能
针对Ru基催化剂在OER过程中易过度氧化导致寿命缩短的问题,研究团队通过合金化策略,将Cr和Ti引入RuO2晶格中。实验结果表明,Cr的掺杂显著降低了过电位,提高了活性;而Ti的掺入则显著延长了催化剂的稳定性,使其在10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稳定工作时间从不到20小时延长至至少200小时。这一发现不仅解决了Ru基催化剂的稳定性问题,还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DFT计算揭示机理
为了进一步理解合金化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研究团队还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进行了深入的计算研究。结果表明,Ti的加入增加了金属-氧共价性,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而Cr则通过降低HOO*形成速率决定步骤的能垒,提升了催化剂的活性。这种协同效应使得Ru0.6Cr0.2Ti0.2Ox在保持高稳定性的同时,也展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性能。
展望与挑战
尽管AI技术在绿色氢气催化剂研发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距离实际应用仍有一段路要走。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将是在更复杂的现实条件下测试这种合金催化剂的性能,以确保其能在工业生产中稳定工作。此外,随着氢能产业的不断发展,对催化剂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如何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效率和降低成本,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总之,多伦多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AI技术成功筛选出了一种性能优异的绿色氢气生产催化剂,为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展示了AI技术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巨大潜力,也为实现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4-09-12 08:20:35
海森大数据